本文作者:Zbk7655

有报考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吗

Zbk7655 11-07 53
有报考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吗摘要: 有报考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吗是可以进行报考的,必须要提前进行准备。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是两个方向有较大不同的学位。法学硕士的教育属于普通硕士教育,培养以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法学硕士的...

有报考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吗

是可以进行报考的,必须要提前进行准备。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是两个方向有较大不同的学位。法学硕士的教育属于普通硕士教育,培养以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

法学硕士的招生主要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招生或者联考招生,被录取后,获得硕士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区别于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

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以教学、学术为指向,对法学学科门类下的各专业的研究更为精深。法律硕士是以致用、实务为指向,主要面向律师行业和法务。

在就业及资格考试上,法学硕士拥有较大的优势,如公务员考试,某些公检法部门只限招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不能报考。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也远远超过法律硕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法学硕士

立法研究作者简介

周旺生,1952年9月9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中国汉族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他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同时作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曾于1989-199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于1994、1995、1996、1999年在香港进行短期讲学,1996-199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在周旺生的研究领域中,他主要专注于立法学和法理学的研究与教学。他在中国率先创建了立法学学科,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至今,他已经发表了约500万字的著作和论文,包括自著、合著的著作30多部,以及发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的长篇论文30多篇。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主编了多本全国统编的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此外,他还为北京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高级法官培训班、硕士学位研修班、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其他诸多院校和国家机关的学员讲授了包括立法学、法理学、立法学专题研究、法理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立法研究、中国法理学研究、法学经典著作解读、比较立法制度在内的十多门课程,其授课深受学生欢迎。

在参与国家法制建设的同时,周旺生积极参与中央和地方的立法活动,为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他在作为中国硅谷基本法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制定中担任了首席顾问、专家组组长和主要起草人,该条例在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周旺生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法治现代化,其他现代化将无法真正实现。通过观察世界上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可以发现它们的发达程度通常与其法治现代化程度成正比。现代社会的两个显著标志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两者都需要法治来保障。因此,实行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是中国实现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制度建设尤为重要,而制度建设在中国国情下特别表现出对立法的需求。基于此,周旺生系统阐述了如何在中国国情下加强立法和立法研究,构建了中国立法学体系,并提出了立法改革和完善的一系列建设性对策和具体建议。

周旺生在研究中发现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和进路的观点。他注意到,中国法学在研究西方如美国的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时,主要关注和推介的是判例法学说和判例法制度,而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在与西方如美国发生连接时,主要关注和借鉴的是成文法律制度及其经验。这种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生活的疏离促使周旺生提出改革和完善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和进路的观点,他通过英国人边沁的成文法学说未能在本土获得实践价值但在欧洲大陆结出丰硕果实的例子,以及德国人萨维尼的学说虽一时影响但未能引导德国法制运行的事实,强调了法学研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能够为法治实践生活所选择和应用。

周旺生将立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建设,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事业。他于1988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立法学》,为立法学在我国的崛起发挥了奠基作用。1994年推出的60万字长篇论著《立法论》,深入探讨和阐述了中国立法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新问题,拓宽、深化和推进了国内的立法研究。他的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法学体系的空白,促进了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法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而且对于在中国实现立法的科学化、完成市场经济向中央和地方提出的全新而繁重的立法任务,并进而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他构建的包括三要素的立法学体系,为后来的立法研究提供了典范化的模式。他的立法研究被认为是代表了国内先进水平。

周旺生的理论研究成果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采纳。国内关于立法问题的研究著述很少没有引用其著作的。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关注周旺生的立法研究。他本人经常被邀请或聘任为立法顾问、立法专家参与立法实践。由周旺生担任专家组组长和首席顾问的中关村立法引起了国内国外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关村立法主要成果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制度建置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正在产生日益深刻和明显的影响,并对中央和其他地方立法具有先行意义和直接借鉴的价值。

在科研和教学领域,周旺生取得了显著成就,受到了多方面的奖励和表彰。这些荣誉包括:1988年获得北京大学首届优秀青年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91、1994年两获北京大学和美国安泰集团光华安泰优秀科研成果奖;1992年获得北京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5年获得第二届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1995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991-1992学年度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1993年获得司法部颁发的首届育才奖;199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199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欢迎的教师;1996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1996年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励;1999年被评为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

阅读
分享